推薦:張家界導游網(wǎng) 官網(wǎng)認證微博開通 >>>
吊腳樓
到了張家界,都想看看土家吊腳樓。由于歷代朝廷對土家族實行屯兵鎮(zhèn)壓政策,把土家人趕進了深山老林,其生存條件十分惡劣,《舊唐書》說:土氣多瘴癘,山有毒草及沙蛩腹蛇,人并樓居,登梯而上,是為干欄。加上少田少地,上家人只好在懸崖陡坡上修吊腳樓。
吊腳樓多為木質(zhì)結(jié)構(gòu),早先土司王嚴禁土民差瓦,只許益杉皮、茅草,叫只許買馬,不準差瓦。一直到清代雍正十三年改上歸流&后才興蓋瓦。一般為橫排四扇三間,三柱六騎或五柱六騎,中間為堂屋,供歷代祖先神龕,是家族祭祀的核心。根據(jù)地形,樓分半截吊、半邊吊、雙手推車兩翼吊、吊鑰匙頭、曲尺吊、臨水吊、跨峽過洞吊,富足人家雕梁畫棟,檐角高翹,石級盤繞,大有空中樓閣的詩畫之意境。著名土家族詩人江承棟寫道:奇山秀水妙交球,酒寨歇鄉(xiāng)美盡收。吊腳樓上枕一夜,十年作夢也風流。
土家族大都居住在山坡陡嶺,由于這地勢關(guān)系,住房多采用吊腳樓形式。在住宅兩端立四根木柱,沿著山坡的走向搭成木架,在以正屋地面平齊的高度上搭橫木,蓋上木板,三面裝半裝臺的板壁或木走廊,以草或杉皮作天蓋,樓下四面皆空,可用作堆積肥料,也可以臨時拴牲口,樓上一般是閨女兒做鞋、繡花或家里人吃飯乘涼的地方。吊腳樓通風防潮,陽光充足,土家人十分喜愛,是土家地區(qū)建筑上的具有重要特色的建筑之一,如今清江兩岸的高山或半高山上,吊腳樓仍在沿用,在長陽縣城、五峰縣城現(xiàn)在所建的高樓大廈也采用吊腳樓形式,只是建材應(yīng)用鋼筋混凝土了。
土家吊腳樓窗花雕刻藝術(shù)是衡量建筑工藝水平高低的重要標志。有浮雕、鏤空雕等多種雕刻工藝,雕刻手法細膩,內(nèi)涵豐富多彩。有的象征地位、有的祈求吉祥、有的表現(xiàn)農(nóng)耕、有的反映生活、有的教育子孫、有的記錄風情。飛禽走獸、花鳥蟲魚、歌舞競技、神話傳說,栩栩如生,蓄意深刻。
吊腳樓有很多好處,高懸地面既通風干燥,又能防毒蛇、野獸,樓板下還可放雜物。吊樓具有鮮明的民族特色,優(yōu)雅的“絲檐”和寬綽的“走欄”使吊腳樓自成一格。這類吊腳樓比“欄干”較成功地擺脫了原始性,具有較高的文化層次,被稱為巴楚文化的“活化石”。印江現(xiàn)保存完好,具代表性的有朗溪、合水一帶的土家吊腳樓。
吊腳樓極具欣賞性,欣賞的角度尤以遠眺為甚:一排排的吊腳樓深藏高山綠樹中,錯落有致,高低錯落,在風雨橋、鼓樓和寨前的層層梯田或溪流的點綴下,極似一幅真實中的山水畫。其實不同的時候,吊腳樓有著不同的美:旭日初升、夕陽西沉的時候,古色古香的木樓在陽光的映照下拖著長長的影子,只見墨黑的樓頂如鍍上一層金黃色;佛曉時分,當山里人開始新的一天的勞作時,一排排的吊腳樓在霞氣霧靄的環(huán)繞下,時現(xiàn)時隱,好象空中樓閣。——其實吊腳樓真正的美不在詞語中,而只在其心境的感受。 或許古樸傳統(tǒng)的吊腳樓與現(xiàn)化時尚、豪華格格不入,但其樸素的內(nèi)涵與文化特色更會令人有種清新、親和和人性回歸自然的感覺。每一次的感受都會加深對吊腳樓的難舍難斷的情結(jié)——感受吊腳樓,猶如感受到遠古純純的清風,沁人肺腑。
以上部分圖片均來自互聯(lián)網(wǎng),出處不詳,請作者與本站聯(lián)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