推薦:張家界導游網(wǎng) 官網(wǎng)認證微博開通 >>>
三、巴人的早期活動
巴的出現(xiàn)最早見于殷墟甲骨文。在《殷契粹編》、《殷墟文字乙編》、《殷墟文字丙編》中,有五片提到“巴方”,即巴氏族的居住地。商代武丁時,婦好伐巴方,說明武丁之前就有巴氏族存在。
公元前11世紀,巴人參加武王伐紂的戰(zhàn)爭,以“勇銳”著稱,載入史冊。殷周之際,巴人主要活動于江漢之間。“巴、濮、楚、鄧,吾南土也。”而《正義》解釋:“巴、濮、楚、鄧,中夏之國;惟濮為遠夷耳。”從這些記載中可以看出當時巴人的主要活動地域,與殷地不會相距太遠,否則很難參加武王討紂戰(zhàn)爭。
武王克商后,開始大量分封諸侯,封其親族姬姓于巴地,名巴子國?!度A陽國志·巴志》中說:“武王既克殷,以其宗姬封于巴,爵之以子,”反映出周王朝要加強對巴人的統(tǒng)治。從此以后,巴人與中原地區(qū)保持著一定的聯(lián)系?!兑葜軙?middot;王會篇》記載:“巴人以比翼鳥(至)。”說明巴人參加了周朝的諸侯集會,并貢獻方物。在以后的文獻記載中稱渝東、鄂西一帶為巴子國。晉人常璩在《華陽國志·巴志》中說:“巴子時雖都江州(今重慶),或治墊江(今合川),或治平都(今豐都),后治閬中(今閬中)。其先王陵墓多在枳(今涪陵),其畜牧在沮,今東突硤下畜沮是也。……故巴亦有三硤”可見巴人以渝東、鄂西為主要活動區(qū)域。
春秋戰(zhàn)國時期,各諸侯國稱霸爭雄,社會動蕩不已,以渝東、鄂西為主要活動區(qū)域的巴人勢力,消長變化較大。春秋初,楚僅地方千里(戰(zhàn)國盛時六千里),“楚西之國庸為大,庸之西接巴,巴接于蜀,此春秋時代西南之大校也。”巴國的東西與鄂西竹山古上庸之地的庸國接壤,并與河南南部的鄧國鄭、鄂西當陽東南的權國等相鄰。巴楚為鄰,時和時戰(zhàn)。公元前703年春,巴子、楚子都想與鄧國修好,均派出使者報聘前往,結果,使者遭害,聘禮被奪;楚子復遣使往鄧,又遭拒絕。于是,巴楚聯(lián)師圍邶,鄧師援邶,三次擊退巴楚聯(lián)軍的圍攻,但最后在巴師與楚師夾攻中,“鄧師大敗,邶人宵潰”??梢?,巴楚和好,勢力并不強大,仍在江漢之間繼續(xù)活動。
公元前676年,楚要巴伐申,引起巴人震動。這時,巴人已開始逐漸強大,不僅不應邀出兵北上,反而派軍攻打被楚遷那處(鄂荊門東南)的附庸國“權”,一直打到那處城門,楚尹游水逃命,遂占領那處,并繼續(xù)向楚都郢挺進。魯莊公十九年(公元前675年)春,楚于津(今枝江)設防,巴師的攻勢才被遏制下去。巴楚雖曾和好了一段時間,但彼此勢力稍有增強時,又互相爭斗起來。城濮之戰(zhàn)以后,楚軍遭到秦的打擊,而有所削弱;巴又與秦修好,以保存和壯大自己的地位。
公元前661年,“楚人、秦人,巴人滅庸。”巴人滅庸之后,獲得庸人和古魚國(今奉節(jié))部分地方,再次打開渝東與鄂西相通的夔峽大門,勢力更加強大。公元前5世紀,楚共王與巴姬結君長”,并以秦女下嫁巴人首領,對巴人進行籠絡。接著,秦又奪取被楚占據(jù)的巴人故地——黔中、巫等地,因而,秦楚之間的斗爭更加劇烈,公元前312年和前299年,秦曾兩次乘機要挾楚割黔中。公元前277年,秦取巫郡及江南地為黔中郡??墒牵文?,楚以重兵反攻秦軍,又奪回該地,直到公元前223年,秦滅楚,南郡、巫郡、黔中郡的巴人成為秦的編民。